前不久,一则新闻在家长圈沸腾了。
女孩媛媛今年13岁,身高1.58m,体重斤,年初月经初潮来后,一向佛系的妈妈突然变得焦虑:万一女儿长不高怎么办?
听说运动能增高后,她便逼着媛媛每天跳绳个,风雨无阻,毫无商量的余地!
不久后,媛媛感到膝盖疼痛,连走路都受到了影响。
可当媛媛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妈妈时,妈妈却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偷懒的小心思,现在不愿意坚持,以后长不高后悔的是你自己。”
直到医生诊断媛媛患上了胫骨结节骨骺炎,必须通过物理治疗或服用消炎镇痛药来缓解,妈妈才哑口无言,后悔不已。
父母希望孩子长高无可厚非,但用孩子的健康换身高,实在得不偿失。
与其盲目地给孩子加码,不如用科学的方法,事半功倍,让“长高”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
1.关于身高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父母身高还不错,孩子身高肯定没问题/父母身高都这么矮,孩子肯定长不高了
医院矮小科专家潘慧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神情慌张地带着14岁的女儿来面诊,女儿刚上高一,梦想是考上舞蹈学院,可舞蹈学院要求女生身高在1.65m以上,女儿却只有1.52m!
王慧给女孩做完检测之后发现,女孩的骨龄已经接近成人骨龄,这意味着女孩的骨骺已经完全闭合,长高的可能性趋近于0。
女孩的父母都长得蛮高,如果家长早些年能重视起来,帮女儿做好身高管理,按理说大概率能长到1.65m。
身边很多家长的惯性思维是:父母身高还不错,孩子身高肯定没问题/父母身高都这么矮,孩子肯定长不高了。
事实上,遗传因素只能决定身高的70%,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能达到30%。
因此,父母即使身高比较高,但是没利用好这30%,孩子也可能长不高。反之,如果能利用好这30%,就算父母个子不高,孩子也有可能达到理想身高。
林书豪的父母都比较矮,但却用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为林书豪做好饮食和运动的搭配,最终林书豪长到了1.91m,成为了著名的篮球运动员。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亚洲人身高预测公式: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正负误差7.5cm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正负误差7.5cm
也就是说,30%的环境差异,能导致15cm的身高差。
正如那句老话“时间不等人”,只有父母思想的成长速度,跟上孩子身体的成长速度,才能在养育的过程中不留遗憾。
误区二:多运动就一定能长高?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导师赵仁清发表的论文《运动对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中指出:
适当运动对骨骼发育有显著提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机械牵张力促进了骨骼的发育。
并且,运动产生的内啡肽能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使孩子在睡眠时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
适当的运动的确能促进孩子生长,但不适当的运动会起反作用。
有的家长认为运动时间越长越好,一上来就给孩子制定30分钟以上的运动目标。长此以往,孩子的肌肉很容易受伤,从而导致骨骼肌肉的营养供给受阻。
有的家长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但过度的力量训练会挤压孩子的骨骼,让骨骼失去了成长的空间。
误区三:多补钙、多吃就能长高?
钙质的摄入是骨骼生长的关键因素,多补钙确实能有助于长高。
但是光补钙也不行。想要长高,必须做到营养均衡。
另外,多吃也不一定能长高,吃得多却吃得不合理,反而会影响身高。
儿科医生张新岗表示:
长期饮食热量过高或者营养过剩,会导致孩子体重增加过快,脂肪含量过多。而脂肪会转化成雌激素,雌激素一旦超标,会让孩子的骨龄变大,停止发育。
误区四:长不高就打生长激素?
最近,网上刮起了“生长激素风”,很多家长趋之若鹜,认为生长激素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浙江一位妈妈刘妮就是“身高鸡娃”中的一员,医院检查后,医生明确告知不建议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但她依然想方设法地联系上了药代,拿到了药。
殊不知,如果不是因为缺少生长激素导致身高矮小,打生长激素效果有限。而且,盲目过量地注射生长激素,存在一定副作用。
美国医学会在年针对生长激素的副作用进行了研究调查,通过随访接受过生长激素治疗的名患者后发现,与未接受治疗的名患者相比:
男性发生诸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三分之二,女性则高出两倍。
2.如何判断孩子身高增长有没有问题?
想要正确干预孩子的身高,家长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孩子究竟长到多高,才算正常?
我为孩子测量身高的方式,真的正确吗?
孩子每个阶段的身高增长规律,我真的了解吗?
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请阅读并实践以下资料和方法。
我国0-18岁男孩、女孩身高、体重标准表
我国根据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如下体重标准表。如果身高、体重处于第50百分位就是平均水平。
女孩:
男孩:
正确测量身高的方法
1、固定时间间隔,获得整月数据
测量过度频繁,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和心理压力;测量次数太少,则会导致家长错过补救的黄金期。
最好的办法是,每一个月测量一次,方便对照身高标准表。
2、固定测量时间,保证测量准确
脊柱的长度和弯曲度,以及足弓的高度,一天之中会有变化:
经过晚上的睡眠,脊柱的弯曲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足弓也相对比较高。
经过白天的活动,由于地心引力的影响,脊柱处于更为弯曲的状态,足弓相对扁平。
所以,早晨测量要高一些,晚上测量会矮一些。家长固定时间测量,统一在早晨、中午或者晚上,才能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孩子身高发育规律,青春期是生长高峰
孩子的身高发育主要分为婴幼儿时期、儿童期和青春期:
0~2岁,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会大于10cm;
2~4岁每年的增长速度在5.5~9cm;
4~6岁为5~8.5cm;
6岁以后到青春期之前则会长得稍慢一些,男孩大约为4~6cm,女孩为4.5~6.5cm;
而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开始了一个生长高峰,在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一年可以长高8~14cm。
所以,青春期是骨骺闭合之前的快长期,也是生长发育的最后时机,抓住孩子生长发育的尾巴,才能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
青春期女孩成长规律:
一般来说,女孩在9-11岁时开始发育,月经初潮以后,身高能长高6—8cm。
所以,已经有月经初潮的女孩,如果身高不足1.45m,将很难长到1.60m,家长医院进行检查。
青春期男孩成长规律:
相较于女孩,男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点并不明确(睾丸变大、长腋毛或阴毛、长胡须),一般在10-12岁开始发育。
当一个男孩出现了以上性特征,但身高不足1.55cm,将很难长到1.75cm,家长医院进行检查。
注:以上情况适用于大多数人,而非所有人。家长有疑问时,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3.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长高?
那么,家长该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呢?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营养管理:可参考医生的长高食谱
医院矮小门诊潘慧教授为身高-cm的孩子科学制定的儿童长高食谱,供大家参考。
早餐一定要营养均衡,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果蔬类至少包含三种,并且不能烹饪过度,避免营养流失。
午餐一定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增加蔬菜、水果的量,以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纤维。
晚饭一定要口味清淡一点,因为油盐过重会导致孩子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总之,吃得多不如吃得合理。同时谨记5大关键:
饮食平衡,不要偏食;
钙质要足够,奶制品、豆类都可补钙;
蛋白质天天有,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肉类、鱼虾、鸡蛋都富含蛋白质。
新鲜蔬果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
铁、锌、铜不可缺少,缺锌没食欲,缺铁和铜,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动物肝脏富含铁、锌,虾、蟹、贝类富含铜。
运动管理:多做促进骨骼生长的运动
对于8-14岁的孩子来说,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学习,如何运用好碎片时间,就是孩子长高的关键。
如何运用好碎片时间,就是孩子长高的关键。虽然所有的运动都可以促进分泌生长激素,但是在碎片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最好选择一些能适当挤压软骨板的运动。
因此,潘慧教授根据运动的特点,为孩子们推荐了如下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该循序渐进。例如,跳绳个为一组,一天不超过10组;跳远7-10次为一组,一天不超过5组。
育儿博主憨爸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长高的文章,他9岁的儿子也是坚持练单杠、跳绳、游泳,才长得比同龄人高10%。
另外,他还提到两项在家就可以做的伸展类运动,其一就是“站墙边踮脚”运动。让孩子贴墙站立,并踮起脚尖,双手尽可能上举,维持15-20秒,放松。每次重复5-10次。
其二就是瑜伽,加州大学曾经专门对瑜伽和身高的关系做了一番研究。研究表明,瑜伽对身高的帮助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身体进行拉伸,另一方面是释放生长激素,这样就能帮助长高了!
睡眠管理:不是越早睡越好,抓住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优质的睡眠,是身体平稳运行的基础。一场好觉,不仅能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还能让孩子拥有充沛的体力去运动,好的食欲去补充能量,全方位地帮助孩子长高。
但早睡早起,并不意味着睡得越早、起得越早就越好。事实上,根据下图我们会发现:
早上5-7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应尽量保证在7点之后起床。
晚上10点也是一个高峰期,所以孩子应尽量保证在10之前入睡。
这也与教育部今年4月颁发的《睡眠令》不谋而合。
心理管理:警惕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症叫: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
研究表明,当孩子处于紧张的家庭氛围中,缺少父母的关爱,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将会影响下丘脑垂体系统受情绪影响,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孩子身材矮小。
所以,除了保证孩子的营养、睡眠、运动,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不要让孩子为父母的行为付出代价。
长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昧地追求快,反而会变得更慢。
只有家长先改变自己的想法,学习科学的知识,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与关怀。
与所有家长共勉。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