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会入场式为何变成了道具展

眼下,正是各个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的时间。据报道,在一些学校运动会入场式上,威亚、和平鸽、“神舟飞船”、无人机……各式各样的道具纷纷登场,再配上学生们夺目的服装、整齐的妆发以及现场激昂的音乐,可谓威风飒飒,似走进了一场大型时装秀场。

近年来,随着运动会规格日渐提升,学校、家长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水涨船高。在一些学校,仅仅是开幕式这一项的花费就不小。部分家长为此犯了难:是运动会变味?还是自己不够与时俱进?这样一味追求“仪式感”的运动会,是否会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运动会既不是“道具展”,也不是“时装秀”。学生运动会是“学生的运动会”,不是“家长的运动会”。运动会入场式要展示的是学生的素质与风采,而不是家长给他们购买的道具和服装。运动会重视仪式感没有错,但前提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自身的风采。

有这样一段学校运动会视频,流传颇广。视频显示,环形跑道上,孩子们穿着儿童版宇航服,踏着平衡车呼啸而出,绕场一周,尖叫、掌声无数。除此之外,走过主席台的还有海军方阵、迷彩方阵、熊猫方阵等等。当学生把“套服道具”穿在身上,以为是在张扬个性,实际上却遮住了自身的独特性,掩盖住他们原本的风采。

不重内涵而重形式,导致运动会入场式变味、攀比。有的是学校给学生、家长布置任务,要求想办法为班级争光;有的则是家长亲自上阵,为孩子构思“出彩”的创意,寄希望于在服装和道具上取胜。如果服装和道具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确实意义非凡,比如入场式上放飞的无人机,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这反映学校科技教育的成果,也展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可当这些服装和道具是花钱就能随便买来的商品,那么学生们展示的也就只有商品而已。

这样的运动会入场式不符合对中小学生“勤俭节约护家园”的行为规范要求,反而会助长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影响孩子的成长价值观。此外,这些服装道具往往用过一次就不再用了,这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开运动会就是要比更快、更高、更强,一个别出心裁的入场式,有利于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道理没错,只不过问题出在教育方式上。运动会的主体始终是也应该是学生,一个有仪式感且能展示学生风采的运动会“入场式”,应该交由学生自己设计、表演,如体育技能,可表演武术、太极拳;艺术技能,可表演舞蹈等等。即使要购买服装、道具,也是完全配合表演的服装、道具,而不是把服装、道具作为展示的主体。学校老师、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运动会“入场式”,而不是一味用买来的商品来替代学生创意,甚至以为花钱越多就越好。

学生运动会的变味,根源在一些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对待运动会的态度,把运动会变为了攀比场,而并未真正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2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