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VS李宁国产运动服饰PK赛

北京最好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48926.html

前一段时间新疆棉事件,国人团结一致,掀起对HM、阿迪、耐克等的一片声讨,明星代言人也纷纷掀起“解约潮”。

与此同时,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代表的安踏(港股)、李宁(港股)纷纷迎来大涨,比如安踏涨幅16%、李宁涨幅24%。

安踏曾经在年,年,年分别遭遇GMT、BlueOrcaCapital和浑水的做空,被质疑利润虚高、夸大FILA收入等财务造假问题,但安踏与做空机构的几次交锋后,股价虽短期下跌,后续依然持续创新高。

图:安踏、李宁股价走势

来源:Wind

今天我们对安踏和李宁这两家公司做对比分析,试图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1)国内运动服饰市场,它的增长驱动力都是什么?行业天花板多高?

2)作为运动服饰的品牌商,它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3)安踏vs李宁,各家底色如何?

(一)运动服饰产业链概况

在重点研究运动品牌商之前,先对整个运动服饰产业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来看各个环节参与者都有谁,不同环节的增长情况、盈利能力以及回报水平都如何。

运动服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

图:运动服饰产业链

来源:跟谁学财经研究院

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由于我国纺织制造业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因此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通常采用委外加工方式,因此这个环节的代表公司有阿迪、耐克的代工厂申洲国际、鞋袜代工厂健盛集团;

中游——主要是运动服饰品牌商,代表公司有外资品牌阿迪、耐克、Lululemon,国产品牌有安踏、李宁、特步、度等;

下游——主要是渠道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经销商比如滔博(阿迪、耐克),一类是线上商超渠道,代表公司有高鑫零售,一类是电商渠道,比如阿里,京东、唯品会等。

图:产业链各环节财务数据

复盘整个产业链的财务情况,有如下四点发现:

1)体量和历史增速——较高的有下游渠道商和中游品牌商;

2)年增速预测——较高的有中游品牌商和下游电商环节;

3)盈利能力——高毛利率环节是品牌商,高净利率环节是代工厂和渠道商;

4)回报方面——回报高度环节是下游渠道商;

综上来看,放眼整条产业链,本案研究的品牌商环节,目前具备高增长、高毛利,高回报率特点。

(二)近期财务数据梳理

整条产业链情况大致了解后,我们重点来看安踏和李宁近期的财务情况。

先来看收入情况——

图:代表公司收入体量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

从收入体量及近三年历史复合增速上来看,安踏体育李宁,尤其是近年来的收入增长方面,安踏体育年复合增速为.31%,而李宁只有62.87%。二者收入增速背后的差异,主要是安踏以多品牌战略为主,而李宁目前则以“李宁”单一品牌为主。

从品牌矩阵上来看,安踏的产业线是以中高端安踏品牌为主,年收购高端时尚品牌FILA,根据其年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目前FILA的收入体量首次超过安踏品牌。而年,安踏再次大手笔收购户外运动高端品牌AmerSports,目前该品牌在中国地区销售额增幅领跑,为16%

而李宁,曾经也走过多品牌战略,先后代理过KAPPA、红双喜等品牌,但后来均因运营不善而被砍掉了。目前来看,多品牌运营管理方面,安踏优于李宁。

再来看盈利能力——

图:盈利能力对比

盈利能力方面,可拆分为毛利率和净利率两方面,而安踏体育在毛利率和净利率方面都高于李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踏持续布局高端品牌,获得高溢价,因此在毛利率方面其高于李宁7个百分点。

而净利率方面,两家的差异还是7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从毛利率到净利率,其中经历的费用率科目,两者整体的差异不大,而年年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代表公司费用率情况

最后看回报水平——

图:代表公司回报情况

从回报水平来看,两家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只是近年来安踏的回报率在下滑,李宁的在上升。而根据杜邦分析,上面我们分析过两家的净利率水平,接着我们主要来看影响回报水平的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周转率情况。

图:杜邦分析

权益乘数方面,安踏的借款较高,因此其权益乘数高,而周转率方面,则主要和经营模式相关。

运动服饰行业,对于品牌商来说,销售渠道主要是直营和经销,而两种经营模式在财报上,主要体现在周转率方面的不同,比如:

经销模式——该模式下,品牌商将货物批量发给下游经销商,同时经销商需要先款后货,因此,对于品牌商来说,可享受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回到本案,安踏李宁在发展前期都是走经销模式,因为该模式下收入体量增长快,但经销模式的弊端在于,公司层面无法把控库存和消费者喜好,因为经销商才是最终面向消费者这一环节,若库存经营不善,则会导致产品积压,打折促销,进而影响品牌力。

这也是,安踏在收购FILA后,为了主推其高端品牌效应,将FILA国内经销商全部收回,改为直营管理,因此从财报视角来看,安踏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不如经销为主导的李宁。

综上来看,复盘安踏和李宁近期的财务数据,有如下几条结论:

1)安踏在体量和收入增速方面,明显高于李宁,背后的原因在于其收购的中高端品牌经营良好,而李宁目前还仅以单一品牌为主;

2)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安踏多品牌策略,且重点布局中高端,因此相比于李宁,其享受到更高的毛利率;

3)回报方面,两家相差不大,而安踏回报率呈现下滑,主要是经营模式从经销为主,向直营为主模式转变导致,拉低存货周转率水平。对于安踏来说,直营模式则更利于公司管理库存,稳固品牌影响力;

(三)运动服饰行业,靠什么驱动?

对运动服饰行业的增长分析,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均购买力提升带来行业价格因子的提高,而量的维度,增长驱动则主要在于居民运动参与度、运动频率增加。

但上述这两个量价维度,都不好进行量化,因此关于运动服饰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我们重点从对标维度来思考,即中国人均运动服饰支出VS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Euromonitor年的数据,我国目前人均运动鞋服支出仅有32.9美元,远低于韩国(美元)/西欧(美元)/日本(美元),更远远低于运动氛围浓厚的美国(美元),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图:人均运动服饰支出对比

来源:中信证券

而这背后的差异主要是体育行业发展阶段和居民购买力水平,不在同一个阶段导致的。此处,简单通过对标法,以人均GDP为锚,来看未来中国市场运动服饰的增速情况。

图:对标成熟国家人均GDP情况

来源:Wind

此处我们的核心假设为,当中国达到美国、日本、韩国人均GDP水平时,相应的人均运动服饰消费也等同于发达国家水准,则:

对标美国——美国人均GDP从当下中国水平到达现在水平,用时84年,则对标法下,中国用84年时间,人均运动服饰消费从32.9美元提高到美国美元水平,则年化增速为2.97%

对标韩国——韩国人均GDP从当下中国水平到达现在水平,用时30年,则对标法下,中国用30年时间,人均运动服饰消费从32.9美元提高到韩国美元水平,则年化增速为2.08%;

对标日本——日本人均GDP从当下中国水平到达现在水平,用时60年,则对标法下,中国用60年时间,人均运动服饰消费从32.9美元提高到日本美元水平,则年化增速为4.77%

通过对标法来看,未来我国运动服饰市场未来30年的复合增速大致为3%到5%之间,但要注意的是,国家经济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后来者的增速会更高。

比如美国人均GDP从美元提到高美元,用时16年,而我国人均GDP从美元跨越到美元,用时仅7年(一半时间)。

此外,将我国自年起,人均GDP增速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放在一起来看,可以发现,在大部分时间里,消费品行业的增速远高于人均GPD水平。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品行业占GPD比例有一个结构性提升的过程。另外,消费品本身,由于具备提价逻辑,因此行业增速会更快。

图:人均GDP增速VS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增速

来源:Wind

综上,我国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所用的时间,肯定会明显缩短,同时消费品行业本身增速会快于人均GDP增速。因此,运动服饰行业未来的增速将远远高于对标法下5%的增长水平。

当然,上述的增长推断比较主观,能看到的是行业增长空间(对标美国10倍市场空间,对标日韩4倍空间),那么,对于运动服饰行业中的参与者,则如何承接这部分增长,更值得思考。

要回答这个问题,则还需要采取对标法。既然欧美的体育行业现状已经较为成熟,那么通过复盘其历史发展曲线,来看对标当下我国所处的阶段。从企业层面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基本面,才能稳稳的接住行业增长红利。

(四)运动服饰发展历程复盘

图:美国体育用品消费

来源:国金证券

梳理美国体育用品消费历史,大概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育概念型消费,该阶段人均GDP和行业增速都在10%左右,消费群体主要是运动员市场,因此早期是小众市场,随着参与者逐步从专业运动员向普通群众扩张过程中,行业量的空间被大幅打开;

第二阶段——当人均GDP增速下滑到5%以下后,运动服饰行业进入了体验型消费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动爱好者基数扩大,且消费者需求的品类增加,比如从运动鞋品类,扩展到运动服、运动内衣和运动服饰等。

回归到我国体育用品发展,目前是从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中:

图:我国体育用品发展阶段

来源:国金证券、跟谁学财经研究院

也就是说,当下国内运动服饰的市场阶段,开始进入美国、日本等成熟国家所处的以大众消费主导的专业性阶段,只是我国市场刚处于这个阶段的初期。

而这个阶段,消费者对运动服饰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5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