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人物简介:
Kim林金萍
金牌运动指导师、7年儿童运动教育从业经验
所获荣誉:
国家一级运动员
国际儿童运动协会(IKAA)认证特级讲师
美国运动委员会(ACE)认证指导师
JFS关节功能筛查指导师
新加坡儿童营养认证指导师
前言
赛场之上,她不仅年少成名,且横跨多项、屡获佳绩;
如今转型教职,学生时代保留下的“学霸基因”,让她成功变身体育教育界的“斜杠青年”;
7年时间,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与自我提升,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积极参与行业经验交流与分享,昔日赛场上的功勋荣耀,丝毫不影响她如今在新的“战场”持续闪耀。
如果选择用一句话来评价资深儿童运动指导师Kim,首先浮现在笔者脑海的,便是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
Kim(右一)与创业合伙人参加活动01
怀揣体育梦的“金牌少年”
毗邻厦门的漳州市长泰县,不仅是Kim成长的摇篮,更是她“体育梦”开始的地方。
“小的时候我比较活泼好动,身体相对其他小朋友来说算比较壮实的。刚好我爸跟县里武馆的教练比较熟,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索性就把我送过去了。包括后来进入县少体校学习举重,我爸算是我早期接触体育项目的引路人。”
回忆起儿时过往,年全国少年举重锦标赛的经历,至今仍令Kim记忆犹新: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去龙岩漳平参加了全国少年举重锦标赛,当时我是唯一一个代表漳州去参赛的选手。我们县少体校新来的教练非常年轻,但是很会激发你的斗志,当时也是很高兴能够取得好成绩(赛丙组52公斤级第一名)。”
福建省运会赛场上的Kim后来笔者了解到,其实在这次锦标赛前夕,Kim因为骑车不慎将膝盖摔伤,日常训练遇到很大困难。而正是在时任县少体校教练员郑贵林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的帮助下,Kim不仅没有因为此次伤病而影响竞技状态,还能够迎难而上取得佳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或许在Kim看来,伤病之于运动员而言,如同日常般不足挂齿;所幸年版闽南日报《18岁的教练和他的30个“娃娃兵”》一文记录下了这一细节,也让我们透过Kim轻描淡写的描述,从另一个层面了解到了背后的艰辛,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她骨子里的自信与坚强。
小学六年级时,Kim被厦门市体校摔跤队选中,正式以体育生的身份开启了自己追寻体育梦的新篇章。
“当时他们来(长泰县少体校)举重队选拔运动员,主要是因为从小练举重的孩子力量、爆发力、耐力都会更好,比较适合往摔跤的方向培养。”Kim说道。
不过,对于自己被选进厦门市体校这件事,Kim却说“纯属意外”。
“可能跟我从小练武也有关系,在身体协调性、灵敏度也会比较有些优势。刚巧有一次训练赛,我把一位前辈摔赢了,然后就被选进去了。不过,虽然赢了训练赛,进队以后,我也是从学习‘被摔’开始练摔跤的。”Kim笑着说道。
Kim与赛场为伴的青葱岁月实际上,Kim的学生时代文化课成绩一直很不错,以至于当初在她决定正式进入体校发展时,不出意料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
“和很多家长一样,我妈是希望我能好好读书学习,她觉得体育太苦、太累,不想让我走(体育)这条路。但一直到现在,体育在我眼里,始终都是值得自己去付出全部努力的事。”
她坚定不移,努力奋进,且始终保持乐观;
她也曾叛逆,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最终完成了自我价值的探寻。
对于早年的运动生涯,Kim在怀念之余,更多地,是将其看作是激励自己不断寻求自我提升、持续学习的精神财富。而这一观点,也为她之后的蜕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2
深耕儿童体育教育的“金牌运动指导师”
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从大学毕业后,Kim的第一份工作便接触到了儿童体育教育这个当时在中国还相当“超前”的领域。
小孩子,随便玩玩儿不就好了?看“笑话”,当“儿戏”,才是当时国内对“儿童体育教育”这个舶来品的主流看待方式。
而从校园进入到职场,同时也在从运动员向教练转变角色,彼时的Kim虽然缺乏面向儿童的教学经验,但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发展道路,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判断。
Kim在培训课上为学员讲解知识点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赚钱,按Kim的话来说,她有过“无数次选择转行的好机会”。选择坚持,理由也非常简单:
“我这个人比较慢热,工作上也没什么‘狼性’。从事(儿童体育教育)这项工作,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已。个人喜好上来说,我不太喜欢销售方向的工作方式,不管是作为管理者需要去督促别人达成业绩目标,还是作为基层员工被别人督促去达成销售目标,这都不是我理想的工作氛围。既然放弃运营销售方向的发展,那就必须要把教学实践工作做精、吃透。我之前也没有太多教小孩子的经验,既然要把教学工作做好,那就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空余时学习下理论知识。”
谈到学习,Kim始终认为,虽然自己没有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的发展道路,但从小保持下来擅于总结、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是让她在如今的体育教育工作与学习当中受益良多。
如今,运动员转型教练有着非常多随着国内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相关产业形态的不断成熟,教育行业对于专业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原国家男子举重队总教练、福建省举重队总教练陈文斌在央视纪录片《福建举重人的中国梦》中就讲得非常透彻:
“我觉得(-年在天津体院参与全国体育教练员专修课学习)这两年,对我后面的教练生涯帮助非常大。在那里我系统学习了运动生理、运动力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其他像英语、统计学这样的工具学科。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它首先解释了许多我在做运动员时所抱有的疑问,思考问题自然就会有比较对路的地方。”
《福建举重人的中国梦》纪录片片段深耕行业近10年,从克服最基本的轻微“社交恐惧”,到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学习专业的科学理论,掌握与儿童相处的方式……很难想象是经过怎样的磨砺,才让曾经那个碰到熟人都要绕路走、为怎么教好小孩子而头疼的Kim,完成了从“行业小白”到“金牌运动指导师”的蜕变。
无可否认的是,她真的做到了。
或许,正是运动员时代炼就的勤勉坚持、与对更好自己的不懈追求,成为了Kim如今在儿童体育教育领域的成功之匙。
03
儿童体育教育需要“引路人”,最不需要的反而是“天才”
“其实在最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觉得会很容易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首先要把自己在教学岗位中的角色定位摆正。首先作为老师,我们不是体校或者专项体育队,以结果为导向、唯成绩论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科学、有趣、有效的课程,保证孩子们在接受体育培训的时候能够开心快乐,保持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始终把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放在首位。”谈到工作上的心路历程,Kim细致地向笔者讲述自己的经验与观点。
“另外,工作或学习不可能是你我生活的全部,这一点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小孩子在我们这边(的时间)终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3-7岁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大脑发育非常快,我们所看到孩子的成长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或许以前爱哭的那个小鬼,笑脸慢慢变多了;又或者以前很乖的孩子,今天来突然蹦出一句脏话;各种各样好的坏的变化,都会发生在孩子们身上,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这段时光,用体育运动的力量,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正向引导。”Kim补充道。
Kim协助小朋友进行训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与学校氛围所带来的影响显然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体育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的主色调,但Kim相信,随着越来越多怀揣热情、拥有专业知识的体育人进入这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一定能够拥有五彩斑斓、与快乐相伴的童年时光。访谈过程中,笔者注意到Kim再三强调了“快乐”与“兴趣”在儿童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收获快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这个道理在很多场景下都适用,在儿童体育教育里,我把它看作绝大多数教学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来,中国社会对于体育的看待方式其实正在慢慢发生转变,从简单粗暴的‘唯成绩论’,正在慢慢回归体育的本质。”
“过往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是体育领域中那些凤毛麟角的世界冠军、体育明星;现在我们在看到越来越多优秀体育人精彩表现的同时,也明白了体育运动本身所能够给每一个普通人所带来的意义。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或许都不会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天才,准确来说,没有越来越多好的‘引路人’,再多的天才,最终也都只会变成‘伤仲永’。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儿童体育教育行业都需要有更多的‘引路人’来带动孩子们从体育运动中体会快乐、汲取知识;最不需要的,反而就是‘天才’了。”Kim解释道。
课堂上的Kim与孩子们从80年代许海峰亚特兰大奥运会最后一枪定乾坤、摘得中国奥运首金开始,体育运动在伴随新中国成长的坎坷道路上,以近似于“精神图腾”的状态,一直以来都承载了太多本超越体育竞技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