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股神巴菲特很少碰科技股,他经常说自己不了解科技的发展。但是巴菲特投资了IBM。他曾经表示过,他连续看了五十年IBM的年报,一直到年3月他忽然看懂了,于是就出手了。
咱们今天不去探究他投资IBM的原因,但是连续看五十年年报这个细节非常有意思。对于自己不擅长、不了解的领域,股神有多谨慎。我想巴菲特一定非常懂得如何避免知觉偏差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知觉偏差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眼见为实。不仅仅眼睛,我们对外界世界的整个认知就是建立在我们的知觉系统上的,眼、耳、鼻、舌、身、意。
那么看到的就是真的吗?或者说现实发生的事情,我们真的都能看到吗?
先讲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二十年前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当时心理学家制作了一个简短的视频短片,中间有两对运动员在打篮球,一对穿白色运动服,另外一对穿黑色运动服,所有的运动员都在不断的移动,并且互相传球。然后心理学家就邀请来了志愿者来观看影片,要求他们来计算视频里穿白色球衣的球员传球的次数,同时可以完全忽略黑色球衣。
整个影片持续不到一分钟,观看一结束,心理学家就会问被试验者,到底有多少次传球?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心理学家只是想让被试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关键是在影片里面除了这些传球的运动员之外,心理学家还安排了一个把自己伪装成大猩猩的人,这个大猩猩走过整个人群,并且稍作停顿,还对着镜头敲打了一下自己的胸膛,然后走开,整个过程差不多有九秒钟。
几乎所有的志愿者都报对了传球的次数。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居然有一半的志愿者根本没有看到屏幕上曾经出现过大猩猩,请注意,是一半的志愿者。当他们回来重新观看录像,而且不需要记数的时候,他们都轻而易举地发现了大猩猩,很多志愿者都很惊讶。
后来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重复了很多次,结果基本一致。总会有一半的人没有发现人群中走过一只大猩猩,有一些志愿者甚至坚决不承认影片中间有大猩猩出现。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看不见的大猩猩视频,你可以你自己或者邀请几个人一块儿来看这个短片,来亲自的试验一下。
你可能会说了,这是不是眼睛聚焦的问题?我们把视线都聚焦在了白色运动服的人群上,所以根本没有焦点落在大猩猩身上。
后来心理学家特别在重复这个实验的时候用了一种叫眼动仪的装置,利用眼动仪可以追踪到参加测试者他的目光停留的位置,以及目光移动形成的眼动轨迹。结果他们发现那些声称没有看见大猩猩的被试者,他把目光停留在大猩猩身上的时间足足的有一秒钟以上,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看见大猩猩。
为什么那些实际上看到的人会说自己没有看到?这其实是一种知觉偏差,这种知觉偏差现象叫做无意识视盲。
我们视而不见,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天生就是具有选择性的。我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总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