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宁安踏重新崛起,看国产运动鞋服新品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浪潮新消费,分享

冯重光(中信证券首席行业分析师)

服装作为“衣食住行”中的头号基础消费品,一直以来都是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线下消费的主要品类。其中,运动鞋服市场约亿,是服装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赛代之一。

而且随着全民运动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长期来看,运动鞋服行业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但和其他服装品类一样,虽然服装品牌的创业门槛不高,但头部壁垒却很明显,要想做大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从年开始,国外龙头品牌的市场份额就一直在急剧提升,除了李宁、安踏近几年又重新崛起,大部分国产品牌的表现仍然低迷。

如何理解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市场格局?从安踏、李宁的复苏,如何看国产品牌的变革路径?站在当下的节点,新品牌的机会是什么?

中信证券首席行业分析师冯重光

近日,在浪潮新消费的会员群内轮值分享中,中信证券首席行业分析师冯重光,深度复盘了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发展,同时结合耐克、阿迪、安踏等头部品牌的成长逻辑,深度分析了国产运动鞋服,以及新创品牌的突围路径。

以下是部分内容节选,经浪潮新消费编辑: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是冯重光。非常高兴来浪潮新消费和大家交流,一起探讨运动服饰这个行业。

先讲两个比较重要的结论:

第一,我认为运动服饰是整个服饰领域最好的赛道。

第二,中国运动服饰行业的发展,正在从原来粗放式的,以展店为主的发展逻辑,转变到一个精细化的,以店效提升为主的成长逻辑。

为什么说运动服饰行业是整个服饰领域的最佳赛道呢?我觉得有几个重要特征:

第一,这个行业本身的规模比较大。

第二,行业集中度也比较高。行业前10名的品牌,可以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其它的服饰领域,比如男装、女装、童装,前10名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其实是非常低的。

第三,发展到现在,运动服饰行业仍然有一个持续的、不错的景气度和成长性。

这种成长性,实质上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体育人口比例的增加。中国现在的体育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40%多,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其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欧美基本上已经达到了60%-70%多的水平。

另外,在着装习惯上,原来大家在工作场景中的穿着是比较正式的,但现在你会发现,休闲、运动风格的服装也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工作场景的需求。

所以运动服饰行业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其它鞋服产品的替代,我觉得这种增长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一、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发展复盘

回顾中国运动鞋服的发展,大体是集中度不断提升,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好的不断升级演化的过程。

从年到年,在这20年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其实本土品牌的成长非常迅速。特别是年奥运会前后,这个行业开始“从有到多”,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大规模地展店。

但在、年之后,整个运动鞋服行业出现库存积压,行业增速大幅回落。很多原来我们熟知的品牌,包括鸿星尔克、°、李宁等等,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开始走下坡路。

反而是海外的龙头品牌,在中国的渠道越来越下沉,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所以从年开始,一直到年,都是海外龙头品牌的市场份额在急剧提升的过程。

但比较幸运的是,在过去几年,李宁、安踏这两个国内最优秀的头部品牌,又重新开始复苏和崛起。

从市占率来看,在最近几年稳中有升的,除了耐克、阿迪以外,国产品牌可能就只有安踏、李宁。

以上简单介绍了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发展过程,包括竞争的格局、不同品牌市场份额的演变。

二、全球性运动鞋服品牌的成长逻辑

下面我从国外,尤其是龙头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运动鞋服品牌比较有可能成长起来。

从这几张图表中可以发现,做得比较大的公司基本上就两种类型:

一类是综合的运动品牌。从全球来看的话,可能只有耐克和阿迪。

第二类是小众的、专业化的、细分市场的品牌。你可以通过多个品牌运营形成一个多品牌的集团,但每个品牌专注的还是专业化的小众细分市场。

(1)专业化、小众细分市场的机会

这两种类型的企业,背后有着不同的成长逻辑:

首先,做一个综合的运动品牌,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品类,都对应着不同的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冰上运动、网球等等,都有着不同的资源壁垒。

同时,在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上,也有着各自细分市场里面专业的Know-how。

第二,一个品牌要被所有的体育爱好者认可,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品牌沉淀周期,这种时间积淀下来的东西是不太容易被颠覆的。耐克可能已经成为美国体育爱好者心目中的一个符号。

第三,全球化的业务布局需要非常强的品牌势能,以及营销和渠道管理能力。

最近十几年,这种专业化、小众细分市场中的运动品牌成长得是比较好的,代表着运动在越来越细分。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大众的运动偏好其实是趋向多元的,比如瑜珈,缔造了Lululemon;户外、滑雪、冰球等等,也有相对应的知名运动装备品牌发展起来。

综合型的运动品牌,需要非常头部的资源支撑,比如NBA或者英超。

但如果你要做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运动品牌,我觉得更便捷的路径是下沉到这个细分领域,去和这个领域的体育爱好者做更多的互动,并且投入足够多的研发资源,把产品打造成这个领域最专业的就可以了。

比如做瑜珈,你的侧重点就不是大型赛事赞助、奥运会这样的场景,也不是请什么明星代言,而是要在瑜珈这个领域让足够多的专业人士、瑜伽爱好者喜爱你。所以需要和消费者开展大量线下、接地气的活动,甚至根据他们的需求来不断改进产品。

Lululemon是不会去赞助体育赛事的,但它可能会有一个团队,跟观众坐在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去给运动员加油助威。这种良性的互动和交流非常贴近消费者,所以它们用更少的钱,但却同样形成了很好的品牌认知。

(2)耐克、阿迪的发展思路

再者,对于综合运动品牌而言,国内品牌和国际龙头仍然在营销、研发的投入上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对于耐克和阿迪,它们真的就是在经营品牌,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它们对生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