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是很难事,比尔·盖茨表示。
作为普通人听完可能会开怀大笑;为抵御消费主义的陷阱,我每天只有苦哈哈控制欲望的一条路,生怕钱不够用,你告诉我花钱很难?
如果被问到花钱明智么,你觉得个人中能有多少人可以自信地回答?我们每天都在消费,即便不用现金也在用数字货币产生交易,根本无法避免这件事。
按照历史发展,从猿进化成人类大概经历20万年,钱的普及还不足年;可以说,金钱的使用是很晚的一件事,我们对钱的科学使用方法论并非很熟练。
最初,人类使用“物质交换”赖以生存但有局限性,为克服不便开始使用贝类、谷物替换。
江户时期(年-年)布匹是衡量大名权利的财富尺度,随着时代推移铜、铁、金银等金属物出现,才铸造了货币。
以前价值无法用货币衡量,但现在文化遗产、二氧化碳排放权甚至人去世火葬都明码标价;这种发展使人认识到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只要有钱“心理至少不空虚”。
不信你看,现代人缴纳养老金、储蓄或购买生病保险、都是为提高应对不确定性,努力过好未来生活,把幸福最大化。
之所以说还没有熟悉“花钱的方法”,是因为不习惯将金钱作为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这就造成,你购买自己即刻想要的物品时无比快乐,过后审视“腰包”时总有些懊恼,为什么?
价值与价格
先思考下,什么是价值?经济学中指商品的重要品质;哲学中,它知道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当中得到多少好处;举个例子:
身边的一位朋友看到哈吉斯的短袖标价元,嘴里嘟囔着“好便宜”,顺便拿起几件放进购物框中。
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曾以美股5.22美金的价格收购可口可乐10.2亿股票,并感叹地说“做成了一笔不错的交易”。
我的朋友在衡量短袖的“价值”与“价格”,巴菲特对比可口可乐的价值与价格,他们认为商品价值高于它的价格就相对划算,才会入手。
可以说任何人在花钱时不论是否意识到,都是通过共同的机制决策的;不论是我的朋友还是巴菲特,他们的决策可以看作一样。
我们如何去衡量货品的价值呢?这里有三个条件:1)时间周期,2)投入成本,3)心理效用
现在想象下,你出门没带伞要去拜访客户,从公司步行10分钟走到地铁口,出来再步行10分钟才到客户公司。
来回有40分钟必须冒雨行走,不管从体力还是精神层面来看,都不是件轻松的事。
于是你会思考是否要打车,这时,大脑会判断车费40元的投入和30分钟淋雨哪个更划算,若公司报销你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若自掏腰包你会思考「损失利弊」。
据此,我们会评估某种商品或行为带来的“效用”来估算它的价值。
假设某件商品(作为投资)实际价格低于当时预估值,会觉得物美价值;若高于效用,我们会买的心不甘情不愿,或者干脆不买。
什么是心理效用(Utility)?
我把它总结为「一个人的情感满足程度」,它在商家营销策略中经常出现,具有很强的个人主动性;随便举个例子:
看到直播带货疯狂秒杀的场景,瞬间激起内心阈值,效用会认为好便宜赶紧下单;随着抢光后气氛的下降效用就会降低,最后发现该商品在生活中可有可无。
通常人类在「大物件」上获取的效用是相同的,所以购买便宜商品的行为显得非常合理。
好比一台手机隔壁线下店售价元,但稍微远些折扣店只需元,几乎多半人会选择折扣店。
但日用快消类的商品就不单单由效用和价格决定,而是变成「需求」导向;就像今天加班很晚一直没吃饭,我们大概率会选择附近的便利店,而不是距离太远的商店。
另一方面,兴趣导向也会影响人的效用变化;美国摄影艺术家辛迪·谢尔曼(CindySherman)主张艺术来自人民,他曾在年《《ArtReview》位最具影响力艺术家排名中得到第七的名次。
当年她的作品《无题#96》被堪称为摄影界的顶尖作品,被被纽约商人PhilippeSegalot最终以.5万美金价格购买。
你看,对爱好收藏的人来说,这张快闪镜头下的照片具有独特的价值;一个不会欣赏艺术的人只会把它当做“时光的记忆”,拿来发发朋友圈甚至就丢到某个文件夹中不了了之。
同时,按照马斯洛需求论人在危机状态下,效用也会让商品的价值发生改变。
假设你在沙漠中困三天连最后一瓶水都已喝光,这时突然有人以50元/瓶的价格向你出售,可能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由此可见,商品虽存在的种类不同,它会受到购买者所处的上述四种状态、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而影响;在时间和投入成本中,价值大于价格会立刻选择,小于价格就会观望。
而效用呢?就像弹弓的弹力,拉得越长阈值越高。
这样对比下来,就决策上巴菲特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与普通人的差距在他这种长期持股的人不会因短期股价的跌落而喜忧。
虽可称作股票价值投资的王道,但并不是常人可效仿的;因为普通人遇到上涨时会想着出售获利,遇到下跌时会毫不犹豫抛售。
除此外,对我们而言重要的启发在于消费者的每笔资金放在“物品”寿命上看,物品的使用周期和价值折合到每天直接影响“你是否入手”。
犹如一件短袖售价元,虽然能穿3年但每年夏季只穿3个月,加上身材颜值、眼光的不断变化,让很多人觉得明显不实用。
换在富人眼里也许认为并没有什么,穿在身上在“商务场合”甚至还能为我带来生意,这就是不同视角的价值;由此,人的钱看似消费实则是投资,它属于消耗还是升值背后由思维决定的。
消费与增值
金融世界和会计视角不同,把钱分为“消费(consumption)、投资(investment)、投机(speculation)”三种类型。
所谓消费是为满足自身欲望而消耗资产、服务(商品)的行为,比如:你想身体保持健康离不开一日三餐,工作乏累放松心情去喝杯咖啡,均属于“消费支出”。
人活于世只有两件事,追求还没得到的和享受已有的;这背后是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决定的。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分析,多巴胺犒赏通路在“腹侧被盖区”投射至“基底前脑的内侧前脑束”间,它决定你是“享受当下”还是“拼命想要”。
笼统地讲:
大脑分泌“当下分子”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