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一条“26度穿衣法则”的微博、说说又在网络上刷爆了,内容是“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其实是不严谨也不靠谱的。中国服装协会和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行业里没这种说法,也没有这个定义。衣服的热度是多少,这个不是国家标准。”
我们想一下,那我们直接穿五个棉背心或者两个羽绒服出门得了,那么费劲干嘛。而且南北方的气候也有很大差异,北方干冷,风大,南方湿冷,透心凉,是不能按照一种穿衣方法的。对于家中孩子,每个孩子的抗寒性、耐热性也不同,有的孩子就是火力大,要少穿,有的还在体寒,一定要捂严实才不会冷。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包括对流、辐射和蒸发。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换热方式都受人体的影响,服装在人体平衡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保温和阻碍湿扩撒。这里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热阻”这一重要参数了。热阻是传热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单位为Clo,1Clo=0.m·K/W,在服装工效学领域,我们用热阻来表示服装以及服装材料的保暖性能。热阻越大,保暖性能就越好,而它与服装的导热率、传热面积、服装厚度、人体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等等因素都有关系,是不能用“温度”来单纯定义的。
此外,如果孩子运动出汗后,服装的透湿性不好,导致服装变湿,就会让服装热阻下降,不暖和,而因为汗液使皮肤与服装相贴,失去一层空气隔热层,也会不暖和。所以给孩子穿衣服,贴身的透气柔软的衣服一定要有,而不是像“26度穿衣法”那样,两个羊毛衫加棉袄。
到这里,家长们到底如何给孩子穿衣服呢?首先,给孩子贴身穿一件棉质的秋衣秋裤,然后套上毛衣毛裤,再穿上外套,如果天气寒冷,可以里面套上个棉背心。总体还是要看孩子的抗寒性和天气。如果大风天气,请给孩子穿防风的外套,以免风太大导致的对流换热使孩子身体散失热量。但要切记,不要给孩子过度保暖,使孩子核心温度过高导致捂热病。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芸芸育儿经)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