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余思毅
氨纶价格继续上攻!
7月19日,厦门力隆氨纶有限公司氨纶40D的报价为元/吨,新乡化纤出产氨纶40D的报价为元/吨,该报价有效期为3天。
国内氨纶市场价格坚挺运行,据Wind采集的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氨纶40D均价为元/吨,较年同期的元/吨同比上涨%。6月末时价格曾上调至元/吨,创下了年8月以来的历史新高。
7月19日,百川盈孚氨纶市场研究员包梦美告诉时代财经,今年1月到5月份,氨纶持续上涨主要是由于其原料PTMEG(聚四氢呋喃)的上涨以及需求的拉动。5月以来,则由于需求越发强劲,特别是运动服饰、瑜伽服、泳装等。
受益于大炼化的规模效应,氨纶价格的上涨以及需求的大增,带动多家化纤类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喜”。
根据业绩预报,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东方盛虹()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02%至.65%;新乡化纤()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79%;华峰化学()今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31%至.42%;国内氨纶、芳纶龙头企业泰和新材()上半年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45%至.76%。
截至7月19日收盘,东方盛虹报收23.77元,跌幅-9.45%,市值为亿,因属于当日跌幅偏离值达7%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但从去年11月开始,东方盛虹股价开始持续上涨,短短8个多月,已上涨约3倍,成为苏州第二家总市值达千亿的A股公司。
氨纶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PPI继续走高,进一步强化以大炼化为代表的化工行业盈利和增速。但随着产业链下移,利润却在缩减。包梦美对时代财经指出,“尽管氨纶上涨,但是含有氨纶的产品纱线价格并没有涨很多,布料涨价很困难。”
多位从事制衣业的小微企业老板均对时代财经表示,由于纺织、制衣业门槛低,企业工厂之间竞争特别大,利润被压低,涨价较难。
据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统计数据,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利润增长最快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7%,但纺织业仅有4.7%的增长。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看来,PPI向CPI传导滞后的原因实际上是上游垄断竞争和下游过度竞争的利润的再分配问题,反映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
原材料上涨和需求回升是主因
氨纶面料的优点是弹性好,可以拉伸5-8倍,耐酸碱、不易老化,因此在服装织物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氨纶不能单独织布,一般都与其他原料织在一起,比例一般在3-10%之间,因此氨纶有纺织“味精”之称。
百川盈孚分析师包梦美告诉时代财经,1月-5月氨纶上涨与其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PTMEG是氨纶主原料,占氨纶原材料80%。受海外疫情得到控制、需求复苏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石油价格上涨,生产PTMEG的原材料则是由石油提炼而来的,今年以来PTMEG涨了%。
除了原材料上涨,需求回升是氨纶价格攀升的重要原因。包梦美介绍,在需求方面,1~5月份氨纶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8%左右。此外,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注重运动、健康,下游对舒适面料,尤其是瑜伽服、运动服装的需求增大。
受益于此,氨纶应用占比增加,普通的运动服饰氨纶占比达10%~20%,有的甚至达到30%。例如像安踏的一款外套防晒服,氨纶占到28%。此外,近期下游也在为秋季面料备货。
据海关总署数据,按人民币计,年1~6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7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纺织品出口.5亿元,同比下降14.63%,服装出口.2亿元,同比增长29.25%。
“需求再叠加货源紧张,氨纶价格节节攀升,”包梦美指出,氨纶价格高也与产能尚未全开有关。目前氨纶行业开工8-9成左右,厂家间负荷分化仍明显。
至于5月以后,氨纶价格上涨则主要是供需关系在支撑。据悉,PTMEG5月份出现了一波下滑,从42,元/吨逐渐下滑到现在的38,元/吨。包梦美称,货源紧缺下,部分厂家报盘上调,主要供应老客户为主。新单价格偏高,中下游经销商、代理逢低小幅跟进。“部分厂家反映,过去按月拿货,现在都是按天拿货,主要供应给老客户,新单排单较为困难。”
化纤上市公司业绩如坐“直升飞机”
氨纶上涨,多家化纤类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报喜”。
7月7日,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东方盛虹发布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加.02%至.65%。
7月12日,新乡化纤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年1-6月业绩大幅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0亿至7.6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79%。分解之后净利润为,今年一季度盈利为3.11亿元,二季度环比提升至4亿元至4.5亿元。
新乡化纤业绩预告称,受氨纶行业基础需求持续增长影响,公司主要产品氨纶纤维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销量大幅增加,氨纶业务毛利率大幅提高,公司半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
据中信建设研报,从新乡化纤的氨纶产品结构上来看:公司氨纶产品主要有20D、30D、40D,其中氨纶20D占比3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氨纶20D生产企业,氨纶40D占比40%左右。而氨纶20D价格价差涨幅均显著高于40D,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氨纶20D生产企业,受益程度高于行业平均。在生产成本方面,新乡化纤在年后新增的10万吨产能中,全部采用郑州中远研发的、目前业内领先的第四代氨纶生产技术。该技术比第三代技术综合能耗降低了约34%,生产成本相比国内小产能要低2-3元/吨。
7月16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致电新乡化纤,该司投资者关系工作人员称,尽管今年上半年石油价格上涨,但是新乡化纤的成本在下降。同时,新乡化纤的产品价格传导速度很快,再加上公司产品在应用领域的渗透比例在不断提升,下游客户的订单较多,所以今年整体的需求比较确定。
包梦美却认为,氨纶的价格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出现拐点。“氨纶在第三季度会继续往上涨,从供应端来看,7月份只有一小部分产能可能会投产。四季度后期,如果整体产能放量,可能会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但预计波动幅度不大。后期会震荡下滑,但幅度有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体育类服装企业业绩亮眼
大炼化企业下游为纱线厂、纺织厂,最下游则是制衣与销售。
百隆东方()是全球最大的色纺纱制造企业之一,面向全球采购棉花及其他各类纤维,多渠道地保证生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近日,百隆东方公布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增加38,.06万元到44,.74万元,同比增加%到%。业绩预告称,业绩预增主要是由于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产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产能利用率提升,订单增加、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
对于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百隆东方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对时代财经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原材料涨价厉害,但影响不大。“公司产品的原材料85~90%是棉花,由于有较多的棉花储备,因此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制衣与销售环节的上市公司也出现分化。美邦服饰()并无发布半年业绩预告,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41%,扭亏为盈。但需要指出的是,扭亏主要是由于今年3月,美邦服饰及控股子公司共同出售所持有的上海模共实业有限公司%股权,交易金额为4.48亿元。
与体育服饰用品相关的品牌则有较好的业绩。安踏体育(HK)近日公布,年第二季度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按零售价值计算,下同)与年同期比较取得35-40%的正增长,FILA品牌产品的取得30-35%的正增长,所有其他品牌产品取得70-75%的正增长。年上半年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年同期比较取得35-40%的正增长,FILA品牌产品取得50-55%的正增长,所有其他品牌产品取得90-95%的正增长。
特步国际(HK)也取得不错的业绩,预计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综合溢利按年大幅增加不少于65%。
原材料上涨成本分摊在中间环节
不同于上市公司,小微企业在原材料涨价潮中备受考验。
卢先生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主,他从纺织纱线厂进货,主要从事毛衣生产。对于今年上半年化纤公司的利润大涨,卢先生认为化纤企业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库存差价。
因是小本经营,卢先生对原材料上涨非常敏感。他告诉时代财经,今年上半年的原材料涨价厉害,跟去年进货价格相比上涨了30%。“去年年底回归疫情以前的价格,今年大宗商品涨了很多,对我们影响也特别大。作为中间环节,我们的利润受到压缩,客户的利润也受到压缩。”
卢先生介绍,制衣行业的利润比较低,他的公司目前只有5%的利润点。以前大概是7%左右,下降近乎1/3。让他稍感安慰的是,他所在地方的人工成本不高。
“布厂、制衣业的毛利较低,竞争门槛低,很多人在做,招工也很难。现在大的制衣厂、布厂比较先进,以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用人成本降低。小微企业资金不到位,很难扭转这个生态环境,无法贷款融资,也无资金提升设备,提高竞争。”一名从事服装制衣三十多年的夏先生同样告诉时代财经。
包梦美对时代财经称,“纱线厂利润点很低,氨纶涨价了,但由于布料里面氨纶比例较小,制成纱线的价格并没有涨很多,越到终端,价格波动越不明显。布料涨价很困难。”
从事制衣与服装批发十多年的陈女士也认同包梦美的说法,她告诉时代财经,“由于纱线、布匹的厂家很多、竞争大,小型制衣厂一般货比三家。所以纺织企业和制衣企业较难涨价,原材料涨价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对于中间与终端承压的现象,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对媒体指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来说是好的,如果能传到终端由消费者承担,对中下游企业影响也不大。但目前的情况是,CPI涨幅较小,前端产品成本提价未能转嫁到消费价格上,因此,大部分提价成本都分摊在了产业链上,相当一部分企业将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