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衣服现在听起来很陌生,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二手衣服还是很有市场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手衣服逐渐退出市场。经济落后,缺乏工业的非洲成为二手衣服的主要市场。
年在东非坦桑尼亚工作的时候,见到很多身穿带有汉字衣服的当地人,其中就有中国的校服。我和同事常开玩笑说,中国分校都建到非洲了。
黑人很喜欢这些二手衣服。但二手衣服刚进入非洲市场的时候,当地人很排斥这些东西,认为买二手产品不光彩。
尼日利亚一个部落把买二手衣服叫做博斯角(bosicorner),意思是去一个角落,刚开始人们买二手衣服很不好意思,所以说去一个“角落”买东西,没人能看到的地方。而且当时的新衣服一般不让试穿,二手衣服则没有限制。
西非国家加纳把二手衣服叫做obroniwawu,意思是死亡白人的衣服。刚有二手衣服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么好的衣服还有人卖,肯定是欧美死人穿过的衣服。
但现在大部分非洲人已经打破这种观念,欣然购买二手衣服。很多非洲国家购买二手衣服的人数能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
以东非肯尼亚为例,每年需要从世界各地进口18.5万吨二手衣服,这些旧衣服大部分被卖掉,也有少部分没卖掉的被当做垃圾处理。
中国是非洲二手衣服最主要的出口国之一,根据年数据,中国排行第四。中国人一般把二手衣服打包运到非洲,再卖给当地的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卖给零售商,然后才流入市场。不少中国人依靠倒卖二手衣服赚得盆满锅满。
中国二手衣服来源
中国二手衣服的来源主要分两大块,一部分是捐赠箱,很多人丢弃的衣服并没有被捐赠出去,而是被不法商贩倒卖。
还有一部分是二手商贩从拾荒老人那里回收所得,一般除了睡衣,其他没有破损的衣服他们都会收。旧鞋子他们也要,一般一两块钱一双。
他们回收之后会把这些衣服和鞋子重新清洗整理,处理之后通过集装箱运送至非洲。
流行的原因
收入水平,黑非洲普遍贫困,肯尼亚首都5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每天生活费只有1美元左右,新衣服成为奢望,而二手衣服一般在10美元以下,因此92%的家庭选择购买二手衣服。西非加纳情况也类似,每年至少要进口3万吨二手衣服,90%的居民都买过二手衣服。
服装质量好,非洲的二手衣服大部分来源于欧美和中国,虽然是二手衣服,但是大部分衣服没有破损,仅仅是因为款式过时或衣服不合身而被丢弃,服装质量完全没有问题。
款式时尚,非洲本地工厂生产的衣服和鞋子款式单一很难吸引到年轻人,而国外的款式更加精美。通过很少的钱购买新颖的款式,他们很乐意。
非洲当地的鞋子不便宜,而且质量一般,普通人一般穿一双用轮胎做的拖鞋,当地同事经常向我炫耀买的二手运动鞋,说起价格来感觉占了很大便宜。
二手商贩的推广,经营二手衣服成本低,销量好,很多非洲人乐意销售二手衣服。在非洲有小商小贩的地方总是很容易找到卖二手衣服的摊位。
对非洲工业的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东非服装和鞋业蓬勃发展,而且成为非洲的出口地,拥有数万名员工。但随着非洲放开二手市场之后,当地产品根本无法与二手产品竞争,服装和鞋业迅速崩溃。
西非加纳的纺织业和服装厂员工从到年,人数减少了80%。赞比亚的工人从80年代的2.5万下降到年的1万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纺织业和服装厂员工从鼎盛时期的20万减少了一半以上。
年,东非共同体为了缓解二手衣服对本地的冲击,决定在年禁止进口二手衣服。但是该决定很难实行,当地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购买力,很多人只能买得起1美元的衬衫。而这是他们新产品很难做到的。
因此当地提高二手衣服的关税,从每公斤0.2美元升到0.4美元。卢旺达直接提高到2.5美元每公斤。
除了提高关税,有的国家还会没收二手衣服。年,尼日利亚海关截获了一辆卡车,该卡车装满包二手衣服,尼日利亚以走私罪没收该笔产品。
二手鞋子也摧毁了当地的皮革业。
坦桑尼亚共有牛万头,肯尼亚万头,乌干达万头,卢旺达99.1万头,布隆迪74万头。本地工业落后加上二手鞋子的流入,导致非洲80%到90%牛皮用于出口,仅剩下10%用于加工成成品皮革。
难以禁止
东非现在每年进口价值约1.5亿美元的二手衣服,主要来自欧美地区,这个行业为东非创造了35万个工作岗位,为当地政府创造了2.3亿美元的价值。保证了万人的生计。
肯尼亚仅在年就对10万吨进口旧服装征收了万美元的关税。
结语
销售二手衣服不论是对我国还是非洲人民都是双赢,大量闲置的二手衣服在国内很难消化,大量沦为垃圾。而非洲人民生活贫困,无力购买新衣服,二手衣服能保证他们基本的穿着。
非洲政府想的是通过禁止二手衣服来扶持本国纺织和鞋服产业,可是突然禁止的话会导致更多的人衣不蔽体。
与其如此还不如发展农业和工业提高人民收入,收入提高了,二手衣服市场自然就萎缩了。毕竟,有新衣服谁还想穿二手衣服!